“百步穿杨”是真的假的?有一个皇帝还为此“杠”上了!

“百步穿杨”是真的假的?有一个皇帝还为此“杠”上了!

高熙茹 2024-11-06 体育资料 995 次浏览 0个评论

重新润色后的内容

“百步穿杨”这个成语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广为流传,它源于战国时期的英勇将军养由基。这位勇士不仅是中国历史上首位成功将箭矢射入石头的英雄,还曾精确射穿七层皮甲,并将其呈现给楚王,以彰显其卓越箭术。然而,关于这个成语的解读,一直存在一个悬而未决的争议——养由基究竟是射穿杨树的树干,还是射中杨树的叶片呢?

“百步穿杨”是真的假的?有一个皇帝还为此“杠”上了!

在古代,两步被定义为一步,这样的距离大约相当于现代的1.5米。那么,“百步”则相当于大约150米。使用古代弓箭技术,真的有可能在如此远的距离上精确命中一片杨树叶子吗?二百多年前,乾隆皇帝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命令自己的侍卫中最善射的人进行实地尝试,甚至亲自上阵,但结果却无人命中。于是,乾隆皇帝满意地题写了《穿杨说》的屏风,认为这个实验已经证明了“百步穿杨”实际上是射穿树干的意思。

“百步穿杨”是真的假的?有一个皇帝还为此“杠”上了!

乾隆皇帝在《穿杨说》屏风上写道,他阅读《战国策》中关于“百步穿杨”的故事时,故事中描述用红墨描绘的杨树叶被养由基在百步之外准确射中。但当他让人尝试在二十步(约30米)距离射击时,叶子已经难以辨认,更无人能够命中。因此,他认为“百步穿杨”实际上是指射穿杨树的树干。这种解释看似合理,但真的如此吗?

要解开这个谜团,我们需要考虑乾隆皇帝所代表的历史射箭水平。满清八旗军队入关前确实勇猛善战,尤其擅长骑射。然而,入关后,火枪的广泛使用使得弓箭逐渐退出了主流军事领域,八旗子弟的精湛武艺也因此逐渐荒废。到了乾隆时期,弓箭手在常备军力中的比例已经大大降低,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射手相比,无疑逊色许多。

“百步穿杨”是真的假的?有一个皇帝还为此“杠”上了!

此外,乾隆皇帝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细节——战国时期的箭与清朝的箭在设计上存在显著差异。清代的箭多用于骑射,追求轻便和射速,而战国时期的箭则更重,用于阵地战中的齐射,威力强大,飞行稳定。清代出土的箭中,很难见到这种长鋌且沉重的箭头。

“百步穿杨”是真的假的?有一个皇帝还为此“杠”上了!

乾隆皇帝和他的侍卫们,基于他们所处时代的射箭水平,对春秋时代的最强弓箭手进行了错误的评估,得出了“百步穿杨不可能是射中树叶”的结论。这种结论与今天的城市人基于现代生活经验而认为农村人不可能人人都会种田的观点类似,显得荒谬。然而,乾隆皇帝的这种求知态度仍然值得肯定,只是他选择了错误的路径。

“百步穿杨”是真的假的?有一个皇帝还为此“杠”上了!

其实,以现代的标准来看,“百步穿杨”并非完全不可能。韩国的弓箭运动还设有145米的项目,现代人能够完成,古人自然也有能力做到,只是这需要极高的技艺和天赋。养由基能够以“善射”之名流传千古,也证明了这一点。

重新润色后的标题

“百步穿杨”真相揭秘:一位皇帝的“考据”与古代箭术的挑战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泰体育,本文标题:《“百步穿杨”是真的假的?有一个皇帝还为此“杠”上了! 》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