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一个微信群看到了一道测试题。题目是这样的:王师傅卖鱼,一公斤鱼进价48元,现市场价大甩卖36元一斤。有顾客买了两公斤,给了王师傅200元假钱,王师傅没零钱,于是找邻居换了200元。事后,邻居在银行存钱时被发现钱是假钱,当场没收,王师傅又赔了邻居200元,请问王师傅一共亏了多少钱?
刚开始,我并没有太在意,只是简单地浏览了一下群里的讨论。很快,我看到了几种不同的答案:352元、224元、200元、152元。群里开始热闹起来,有的人说对方错了,有的人坚持自己的答案,还有的人一会儿变卦,给出另一个答案。甚至有人怀疑题目出错了。看到群里越来越热闹,我也试着解答了一下,给出了152元的答案。
我的分析是,王师傅两公斤鱼,每公斤进价48元,价值96元,白送给了持假钞的顾客。除此之外,王师傅还补出了真钱56元。其实,这时候赚还是亏都不重要,关键的是王师傅补出了多少真钱。两项合计152元,这就是他的亏损。
这道题目其实有几个陷阱。首先是假钱,题目增加了银行没收、赔真钱等情节,这是最容易让人出错的地方。其实,真假钱对冲,与王师傅的亏损没有关系。其次是“公斤”和“斤”单位的不同,容易让人疏忽。得出不同的答案,这也是原因之一。再次是赚钱,注意到了计算单位不同的人,会去计算王师傅赚了多少钱,他甚至会为自己的“细心”而自得。其实,这也是一个陷阱。题目最后“一共亏损了多少”的提问,会进一步聚焦人们对王师傅赚钱多少的注意力。
这些表述和问题的设置,如同云山雾罩,引人误入歧途,不易一下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结果既走了弯路,还没得出正确的答案。此题给我的启示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拨云散雾才能看到真相。
虽然这话早已烂熟于胸,但在实际情况面前,人们却往往不易做到。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作为人民陪审员,在法庭上亲耳听来的一件事。
一个七旬老人去婚介所找老伴,婚介所先要收3万元的会费。经过“讨价还价”,收了1万元。然后给她介绍相亲对象,第一个给她见面几分钟,借口要急着去做工程离开了。又介绍了一个,老太太没看上。再后来介绍了一个家有两套别墅的老板,这个男人说得非常好,他是农村人,城里人不嫌弃她,非常满意。但那次后打电话,先接了一两次,都推有事,后来就联系不上了。老太太打电话找婚介所,那个最先接待她的年轻女孩子说,客户不满意,他们也没办法。让再介绍,对方说,按照协议,已完成服务要求。老太太后来上门理论,发现这个所已人去楼空,这才求助法院。
法官问她:“你没想到可能是骗局?”
“哪会嘛?那个小女孩,嘴巴很甜,老话说的,树上的麻雀都哄得下地来。我去了,她端茶倒水,阿姨长阿姨短的,热情得很。而且说得信誓旦旦,称包我满意,保证服务到位,不满意可以退钱。我能不信吗?”看来呀,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依然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可丢失的好法宝。
由此,我想,做一道测试题比较容易,最后得出正确答案似乎也不难。但要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识人、辨事却比较难。
世上最难的恐怕是“识自”!也许,许多人一辈子也没能充分认清自己。所以,只有坚持不断学习,多与社会接轨,加上多思、慎行,才可能少受蒙蔽和伤害,才会有拨云散雾日方出。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泰体育,本文标题:《拨云散雾日方出〖胡雁冰〗 》